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区域经济的地域性差异及对策研究

来源:经济管理文摘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12

【作者】:admin
【关键词】:
【摘要】:我国属于资源大国,资源优势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在经济高速发展情况下,区域经济差异十分明显,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造成我国经济发展止步

我国属于资源大国,资源优势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在经济高速发展情况下,区域经济差异十分明显,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造成我国经济发展止步不前。只有分析区域经济地域性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结合地区实际发展情况,以协调发展为主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1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区域经济主要是指人类在一定地域空间上产生的经济活动,由于各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因素不同,造成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以及布局存在差异。区域经济空间差异的出现,造成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各地区经济独立,从整体上而言,区域经济发展又与空间存在联系。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出现已经成为困扰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的主要因素。因各地区认知理念不同,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理解存在差异。一般情况而言,区域经济差异理念的应用最为频繁,从多方面发展情况进行对比,比如经济增长总量与经济结构,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只有充分理解区域发展不平衡,才能从根本上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同时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主要是由于经济效率以及工作处理不当,早期经济发展,国家给予资源优势区域提供一切条件,缺少公平性。由此来看,区域经济只有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地域性差异,才能推动区域与产业经济发展。

陆游对晚唐五代词(主要是“花间词”)的评价前后(中年后和晚年)是矛盾的——由否定到肯定。陆游集中有两篇关于《花间集》的跋文,第一则无时间题署约略作于中年以后:

2 区域经济的地域性差异产生原因分析

2.1 地理位置的影响

区域经济地域性差异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各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新时代背景下,地域环境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因地理环境不同,产业开发程度难易度不同,进而导致最终获得的投资收益,无法保证区域整体开发水平。以山区为例,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带来的影响。一般而言,山区资源较多,但由于地势高低不同,交通运输不便,由此造成信息传递效果较低。山区生活环境较差,缺少高新技术人才,从而影响资源开发,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地区资源充分利用。但沿海地区资源开发情况较好,能将地势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从而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在一定程度上能优化产业结构,便于产品销售,促进沿海区域经济发展。

2.2 经济政策的影响

区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部分,国家经济政策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经济发展,但由于各地区因地域性差异,最终获得的收益不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理念与新技术的应用能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区域发展。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企业经营问题逐渐凸显,国有企业面临技术创新、产业优化等问题。若企业无法正视产业改革创新问题,国有企业无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带头作用,在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国有企业的经济无法得到持续性发展。

2.3 交通设施的影响

区域经济地域性差异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设施的建设情况。交通设施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能将各区之间的联系加深,准确将产品以及信息传达。但在实际区域经济发展中,大部分地区并未重视交通设施的建设,公路网密度较低,各区之间尚未构成交通网。就山区而言,由于地势不平、交通设施建设不完善,造成山区与外界之间的联系不深,无法将山区产业进行优化,从而造成区域经济发展落后。区域经济要想持续发展,要着重交通设施问题。

为有效解决区域经济地域性差异,以区域协调发展为导向,正确理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由此才能确保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首先,认识并理解区域经济,分析区域经济地形差异产生的原因,对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进行研究。各地区由于自身所处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的不同,在经济发展中存在差异。相关部门只有正确理解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础概念,才能在协调发展工作中,做出最正确的决定,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改善基础设施。虽然地理位置无法改变,但通过优化当地区域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其次,经济效益与公平处理的矛盾与统一。区域经济地域性差异的存在,在国家政策影响下,无法保证各区域的平衡发展。要想提高区域经济收益,就要加强对地势优越地区的资金支持。若要保证公平公正,给予各地区的资源、资金相同,但无法提高经济收益。因此要想保证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只有将各地区分开处理,地势优越地区给予大量支持,地理环境较差的地区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只有保证效益与公平相统一,才能最终改善因地域性差异带来的影响。

3 加强区域经济持续性发展的有效策略

3.1 开展区域协调发展

(3)加强空压站管理,根据油渣和积碳的情况制定出有关定期检查、清除油渣和积碳的制度;建议压缩机制造单位在使用说明上说明定期清除积碳[2]。

3.2 区域基础设施的进一步优化

六国化工将与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一起,将产学研有机结合,围绕“磷矿资源开发—磷素产品创新与应用-环境磷素回收利用”进行研究,为长江经济带“农业—经济—环境”协同发展提供技术和产业模式支撑,进而促进公司产品升级、产业链延伸,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和行业转型作出应有的贡献。

3.3 中心城市的引导

以中心城市作为引导发展区域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区域经济水平,确保区域整体发展均衡。中心城市产业发展优势明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具备高素质人才,交通设施完善,良好的竞争环境。由区域经济发展中心带动整体发展,才能带领区域经济水平提升,改善因地域性差异带来的影响。以中心城市发展策略为导向,发展区域经济。但其他区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当的经济发展策略,由此才能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平衡。

为改善因地域性差异而带来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落后地区的经济管理。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若要保证各区域之间能相互联系,需要建设公路设施。落后地区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自身的资源开发能力。只有确保落后地区拥有自我发展的实力,才能有效改善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通过公路设施能将地区产品向外销售,为当地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同时,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也能吸引资金投入,进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

3.4 税收政策的支持

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改善地域性差异,首先改革传统的经济政策,利用因地制宜的政策发展地区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尤其是在税收政策上,税收制度要具有因地制宜的作用,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制定适合的税收标准。要提高税收政策的灵活性,才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企业根据税收制度,发展优势产业,相关部门通过激励政策,鼓励企业改革创新,利用新技术、新方法优化产业结构。由此才能确保区域经济水平提升。

3.5 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能改善传统产业结构,平衡经济发展,推动区域产业进步。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产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如何保证传统产业的市场价值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再加上因地域性差异带来的经济影响,传统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为此,只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科学理念与区域产业管理相结合,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区域产业发展的方案。比如,内地山区应重视农业与林业的发展,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开展旅游业,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企业要正确理解现在市场的需要,利用科学技术创新产业管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工作。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带来的效果,结合国家优惠政策进行多方面发展。只有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才能有效改善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十分明显,因地域性差异,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为有效提高区域经济水平,要充分理解地域性差异带来的影响,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当的发展战略。相关部门应加大资金支持,加大对落后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将追求效率与追求公平相统一。因此,才能确保各地区发展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参考文献

[1] 何玉婷. 内部贸易成本、贸易自由化与区域经济增长[D].浙江工商大学,2019.

[2] 耿德林,周慧,江忠伟,王威.金融风险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基于三大经济区域的空间面板分析[J/OL].征信,2019(06):65-72[2019-06-16].

[3] 侍文庚.区域经济视域下高职教育的问题及对策——以江苏高职教育为例[J/OL].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3):18-20[2019-06-16].

[4] 晋艺波,苏丽娟,张玉梅.武威市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3):76-84.

[5] 陈四四. 区域报业与区域发展互动研究[D].四川大学,2015.

文章来源:《经济管理文摘》 网址: http://www.jjglwz.cn/qikandaodu/2020/0512/343.html

上一篇:自贸区扩容角度下我国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途径
下一篇:四大板块区域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经济管理文摘投稿 | 经济管理文摘编辑部| 经济管理文摘版面费 | 经济管理文摘论文发表 | 经济管理文摘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经济管理文摘》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