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西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政党新陈代谢的关系(3)

来源:经济管理文摘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1999年的选举中,自由党获得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小幅超过人民党成为奥地利第二大党(尽管如此,在462万张选票中,自由党的得票数仅比人民党多出

在1999年的选举中,自由党获得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小幅超过人民党成为奥地利第二大党(尽管如此,在462万张选票中,自由党的得票数仅比人民党多出415张)。自由党在传统上一直宣扬民族主义和仇外主义,在这次选举中该党主要宣传反对欧盟东扩,而且该党还争取到许多蓝领工人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自由党所新增的选票主要是社会党所失去的选票,而社会党的议席数重新恢复到1994年选举中赢得的65席(从而使社会党在1995年选举中获得的优势消失了)。尽管笔者在此处所作论述主要集中在奥地利的三个主要政党之上(目前这些政党的得票率基本旗鼓相当),但应当注意的是自由论坛在1999年未能达到进入议会的最低门槛(4%的得票率),因此奥地利议会中自由主义左翼的议席比例进一步降低了[4]118-142。

(二)奥地利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政党新陈代谢的关系

前文所述是对奥地利一战后的政治史的简要回顾,其主要政党的变化可以总结如表1所示。

表1 20世纪在奥地利占据主导地位的政党历史阶段占据主导地位的政党左派政党中派政党右派政党一战后至1934年奥地利社会党基督教社会党1934—1938年天主教政党并入德国期间纳粹党1945—1947年共产党、社会党人民党1947—1956年社会党人民党1956—1966年社会党人民党、自由党1966—1970年人民党1970—1983年社会党1983—1986年人民党、自由党1987—1999年社会党、绿党人民党、自由党

如果从更加宏观的视角展开分析,可以发现,在20世纪奥地利的主要政党的变迁是:在1938年之前,主要的右翼政党为宗教政党,主要的左翼政党是社会党;在1938年至1945年,主要的政党是纳粹党;在“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主要的右翼政党是人民党,主要的左翼政党是社会党;在20世纪60年代,右翼激进政党崛起,但并未迅速取得政权;在20世纪80年代,绿党短暂崛起,右翼激进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则日趋显著。

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第一,随着宗教在奥地利的影响力逐渐淡化,20世纪早期在奥地利仍有较大影响力的宗教政党从政坛消失,当然,宗教政党与纳粹党的合作也是导致宗教政党在“二战”后不得人心的重要原因。第二,外部势力和国际环境对奥地利政党造成了重要影响。德国吞并奥地利以及德国在“二战”中的失败,使传统右翼政党在“二战”后逐渐失去了影响力。“二战”后奥地利出现左翼的社会党与右翼的人民党成为主要政党的趋势。在“二战”后的短暂时期里,共产党曾在奥地利获得较大影响力,但这种现象只是昙花一现,其原因也主要是国际环境的作用——“二战”后奥地利处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国家的政治环境决定了奥地利共产党在冷战时期没有发展空间。而且支持奥地利共产党的人士也可以通过支持奥地利社会党来实现自己的政治诉求,这是因为社会党的政治主张尽管不像共产党那样彻底,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奥地利工人阶级的利益。第三,尽管奥地利的纳粹势力随着“二战”的结束而销声匿迹了,但是在“二战”结束十年后就出现了与纳粹的政治主张相似的政治力量,即奥地利自由党。这表明主张民族主义的、排外的意识形态在欧洲国家中还是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纳粹党的失败并不代表本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矛盾就消失了,也不代表民粹主义意识形态会失去群众、失去市场。民粹主义政党可以同时吸引左翼、右翼选民。第四,在“二战”期间,纳粹党的兴起标志着民族矛盾压倒阶级矛盾而成为欧洲一些国家的主要矛盾。“二战”结束后,各国的纳粹党被整肃取缔,各国的阶级矛盾又压倒了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这导致代表阶级矛盾的人民党、社会党成为奥地利政坛的主要政党。但是民族矛盾并未也不可能永久性消失,因此,随着民族矛盾受到奥地利民众的关注,奥地利自由党逐渐崛起。第五,随着近现代的工业生产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奥地利民众开始排斥工业生产,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起,绿党开始兴起,并且风生水起,渐成气候。

三 比利时政党新陈代谢的具体情况及原因分析

(一)比利时政党新陈代谢的具体情况

欧洲宗教改革后,荷兰大部分人信仰新教,但荷兰境内的今比利时地区的人口主要信仰天主教。由于宗教矛盾的存在,比利时在1830年从荷兰的统治下独立出来,由此比利时成为一个天主教国家。

从1919年开始比利时男性均获得投票权,当时的两个主要政党是互相对立的基督教社会党和社会主义党,这两个党的背后都有一个社会“支柱”支撑着。所谓“支柱”即一种通过学校、工会、媒体、运动协会等组织实现了组织化的意识形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两党对立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比利时是一个“两极分化”的社会,说荷兰语(又称弗莱芒语)的弗莱芒人与占主导地位的讲法语的人口之间因语言、民族隔阂而存在冲突。随着民族矛盾逐渐凸显,比利时的阶级矛盾的重要性逐渐下降,民族主义政党开始崛起,语言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成为比利时政治的核心问题。由于民族矛盾日趋严重,比利时宪法至少进行了4次修改——1970年、1980年、1988年和1993年——从而最终使比利时在1993年变成了一个联邦制国家。

文章来源:《经济管理文摘》 网址: http://www.jjglwz.cn/qikandaodu/2021/0616/873.html

上一篇:新冠疫情对日本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下一篇:新时代建党百年向世界强国奔驰的时代

经济管理文摘投稿 | 经济管理文摘编辑部| 经济管理文摘版面费 | 经济管理文摘论文发表 | 经济管理文摘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经济管理文摘》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